德惠市岔路口镇村民尹维增成立了全国首家义务消防队,一干就是9年。自己花在消防上资金达到136万元,从未向乡亲们收取一分钱。如今,他承担着两乡、两镇92%的灭火任务,为百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600多万元。 2005年,他被评为“感动吉林”十大人物。2011年“11·9”前夕,他被公安部授予全国“热心公益事业先进个人”荣誉称号。 自建消防队服务4个乡镇 现如今在岔路口镇方圆几十里,人们都习惯称呼尹维增为“尹队长”。 2002年3月,尹维增在送油途中,看到一农户着火。10多分钟,3间房子和屋内财产全部化为灰烬,女主人的哭声深深刺痛了他。 岔路口镇距离德惠市区50多公里,村里如果发生火灾,公安消防队从德惠市区赶来最快也要一个小时,远水又救不了近火。回家后,他毅然决定自己出资成立一支义务消防队,为附近村民义务救火。 他把自己价值8万多元的油槽车改造成消防车,又花5万多元钱购置了消防泵等各种配套器材,还征召了5名消防队员。为了便于群众报警,他自己印制名片,将义务消防队的手机号、住宅电话号,通过镇政府利用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布。为保证消防车在起火点附近及时补水,他还请中学地理老师,制作了一张适用农村消防专用的地图。 在他服务的范围内,覆盖着德惠市岔路口镇、大房身镇、朝阳乡、五台乡,共计两镇两乡51个行政村、近20万人口,范围内还有50多家大米生产企业,600多家养殖户。 9年义务扑救火灾869起 2007年5月4日,德惠刮起八级大风,德惠市范围内出现42处火灾,他的义务消防队一天内跨越3个乡镇扑救了5起大火。在大房身镇北卡路村严家岭屯,经过消防队6个小时的奋战,下风头的16户人家和3处鸡场、20垛柴草垛全部保住,挽回经济损失80多万元。当他离开时,全村老百姓排队鼓掌将他送出村外。 2009年,消防队成功扑救了113起火灾。2009年1月2日,岔路口新生村大岗屯刘兰臣稻谷加工厂发生火灾,他带领两台消防车及时赶到,用两小时将大火扑灭,保住了厂房和60万公斤稻谷,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。2009年1月15日,岔路口镇一家外商饲草加工厂发生火灾,他又及时将火扑灭,为外企挽回经济损失120余万元。 9年来,他义务扑救火灾869起,为百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600多万元,自己花在消防上有136万元,从未向乡亲们收取一分钱。义务消防队发展为6名消防员、3台水罐式消防车。 儿子当消防队副队长 “家人全力支持我的事业,这些年为我付出了很多,说起来我有些愧对他们。”尹维增说,每年春秋季节都是农村火灾高发期,他和消防队员们经常穿着消防服睡觉。每年春节,他担心村民放烟花点燃柴草垛,一家三口都是穿消防服度过的。 去年春节,长春市公安消防支队宋洪峰支队长给他打电话说,“老尹,你辛苦了,给你拜年。”当时他激动得流下了泪来,“这说明我的付出得到了人们的理解,得到了领导的肯定。” 尹维增的儿子尹显光今年22岁,已经当了3年的消防队副队长。起初,他担心儿子是否有能力胜任,经常自己报假警,“我要求队员接到火警,两分钟内就要穿好衣服出发。穿不上衣服,就抱着衣服跑。我就是想看看他管得行不行。”现在,儿子把消防队管理得井井有条。 奖励30万回家又买消防车 2007年,德惠市公安消防大队捐赠了一台退役消防车,并且每年给消防队进行培训,赠送装备。但尹维增认识到,自己装备落后,无法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。今年3月,他根据农村水源少的特点,自己出资42万元,购买了一辆载重32吨的消防车。 2011年“11·9”前夕,尹维增被公安部授予全国“热心公益事业先进个人”荣誉称号。公安部破例奖励他个人30万元,尹维增自己又出资20多万元,购买了一辆价值50万元的12吨消防车。 尹维增告诉记者,明年是消防队成立10周年,他准备购买一辆12吨消防车,并且盖起营房,向正规消防队学习。到时,他的消防队与正规消防中队相差无几了。 |